好一个再造乾坤啊。”
&esp;&esp;“我从来都不敢小看他,没想到他的能为依然超出了我的想象。”
&esp;&esp;李善长深以为然的道:“都说我自视甚高,向来不服人,刘伯温我都不放在眼里。”
&esp;&esp;“唯独陈伴读,让我心服口服。”
&esp;&esp;“不只是能力,人品更是无可挑剔。”
&esp;&esp;“陛下数次称赞他真君子也,老夫也以为,他真乃当世唯一的君子。”
&esp;&esp;尤其是陈景恪把法治思想无私的分享给他,让他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雅量。
&esp;&esp;两个老头吹捧了几句,相互看了一眼,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一株火苗。
&esp;&esp;徐达率先说道:“如此宏大的计划,能参与进来实在是我等的荣幸。”
&esp;&esp;“我必竭尽全力,为其保驾护航。”
&esp;&esp;李善长也说道:“于私,陈伴读于我本就有恩。”
&esp;&esp;“于公,蒙陛下信任,能参与到这个计划。”
&esp;&esp;“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心尽力的呢。”
&esp;&esp;本来他们两个只以为,皇帝需要借他们的威望,来快速稳定新内阁。
&esp;&esp;已经做好准备,过完年就请辞。
&esp;&esp;看到这份计划,他们知道自己想错了,皇帝是真的准备重用他们。
&esp;&esp;毫不谦虚的说,真要论治国能力,大明比他们强的屈指可数。
&esp;&esp;如果再算上个人威望,他俩已经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了。
&esp;&esp;而这份计划,必须由经验丰富又有威望的老臣来掌舵。
&esp;&esp;皇帝都不行。
&esp;&esp;别说朱标,朱元璋复辟都干不了这个活儿。
&esp;&esp;不是他俩瞧不起朱元璋。
&esp;&esp;就老朱的地主思想,是干不了这个活儿的。
&esp;&esp;嗯……陈景恪和朱雄英私下开的小玩笑,老朱是地主老财思想。
&esp;&esp;在核心圈子里已经不是啥秘密了。
&esp;&esp;而且还不是别人传出去的,是老朱自己和老弟兄喝酒,嘴不把风说出去的。
&esp;&esp;然后,得到了老弟兄们的一致认同。
&esp;&esp;你就是地主思想,太子太孙才是天子思想。
&esp;&esp;老朱非但没生气,反而非常得意。
&esp;&esp;咱的儿孙有出息啊。
&esp;&esp;总之,在这一刻,大明文武两个领袖达成了一致意见。
&esp;&esp;一定要帮助新皇和陈景恪,完成那个计划。
&esp;&esp;非但如此,还要好好培养另外五个阁臣和内阁行走们。
&esp;&esp;等将来自己两个干不动退休了,朝廷不至于无人可用。
&esp;&esp;第324章 有钱任性
&esp;&esp;两位大佬亲自出手,效果是非常显著的。
&esp;&esp;对于工作计划的解析,进展的非常顺利。
&esp;&esp;众人逐渐了解了这份计划的内容,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备可行性的计划。
&esp;&esp;太复杂的计划暂时被搁置,只留下一些简单能够施行的。
&esp;&esp;李善长说道:“欲速则不达,这次变革牵扯太广,最好由简而繁去做。”
&esp;&esp;“前五年先做一些简单的计划,让官吏适应新的工作要求。”
&esp;&esp;“朝廷也需要时间,来改革官僚体系。”
&esp;&esp;“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,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工作难度。”
&esp;&esp;“二十年能完成这个设想,就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。”
&esp;&esp;朱标也深以为然:“还是韩国公老成持重啊,是朕太心急了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也汗颜不已,天天提醒自己实事求是,可总是在某些地方下意识的认为理所应当。
&esp;&esp;他以为这份五年计划已经非常简陋了,放在前世互联网上,都能被网文喷的一无是处的那种。
&esp;&esp;而且他还特意剔除了很多比较难的计划。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