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4章(1 / 2)

&esp;&esp;嬴政心口哽了一下,对于扶苏,他半是心痛,半是恨铁不成钢。

&esp;&esp;王绾笑意一僵,心里不知什么滋味。

&esp;&esp;李斯听到赵瑶君旧事重提,不由冷汗涔涔,在自己心里反复说自己以后定忠于大秦,忠于王上,才做不出矫诏杀公子的事情。

&esp;&esp;气氛凝滞了一瞬,赵瑶君刚想要问怎么了,却见王绾突然回过神来,对嬴政笑道:“王上,老臣见公主天赋异禀,灵慧无双,一时间起了爱惜之意。”

&esp;&esp;“只可惜公主生性爱玩,有些散漫,王上待公主也过于娇惯纵容。老臣看在眼里,怕王上误了公主学习。若王上信任老臣,不如让公主当老臣的学生,老臣亲自教导她如何?”

&esp;&esp;赵瑶君如遭雷劈,呆立当场。

&esp;&esp;【不是,咱就是说,如果是你辛辛苦苦大学毕业,已经不愁吃不愁喝,只想好好吃喝玩乐,享受过日子了。这时候你比较害怕的,非常严厉的老师兼长辈,忽然说还要教你做学问。你半点又拒绝不了,请问你是什么心情?】

&esp;&esp;【当事人现在就是觉得命苦。】

&esp;&esp;赵瑶君捂住自己心口,苦着一张脸看向嬴政,心里还是有些期待的。

&esp;&esp;【好阿父,你可千万不要答应啊!万一你国事辛苦,想教教女儿功课,调剂一下生活呢?】

&esp;&esp;嬴政听到赵瑶君心里的话,想起自己教她时,她撒娇偷懒,学习十分拖延。他辅导她功课,特别教书写小篆时,时常被气得脑仁发痛的场景。

&esp;&esp;他忽略赵瑶君恳求的眼神,欢欣鼓舞地答应下了王绾的话:“将瑶君交给丞相,寡人最是放心不过了。公主也十分乐意跟随丞相这样的大贤学习,丞相你看,公主都激动得不能自已了!”

&esp;&esp;嬴政也没想到,小女儿竟然会害怕丞相拷问她功课。既然如此,让她跟随王绾念书,是再合适不过的决定了。

&esp;&esp;王绾板着一张面无表情的严肃脸,看向表情有些扭曲的赵瑶君:“原来公主是这般乐意跟着老臣读书吗?老臣还以为公主不乐意呢?”

&esp;&esp;赵瑶君身子发颤了两下,她僵硬地笑了两下,满心苦涩道:“没,瑶君很乐意跟随先生学习。”

&esp;&esp;【救救我,救救我!我为什么感觉,我已经开始偏离自己规划的未来路线了!】

&esp;&esp;成功为自家一学习就有些“顽劣”的小女儿,找了个压得住她的老师,嬴政心情大好,神色轻松地对殿柱旁的御史冯劫道:“冯侍御史也知晓十四年乃是大灾年,今岁的户籍核查,必要更加仔细详尽。”

&esp;&esp;御史有主管四方文书的职责,因御史常常在大殿的殿柱侍奉君王,因此又被叫做侍御史。

&esp;&esp;为了加强统治,秦朝早早就有做人口普查、经济普查的政策。

&esp;&esp;地方户籍核查上交中央之后,户籍资料就保存在丞相王绾或是御史冯劫这里。若说谁是最清楚秦国户籍之事的人,那非冯劫莫属了。

&esp;&esp;冯劫上前应诺:“臣心知此事重要,为了应对灾情,户籍必要差得详细万分。”

&esp;&esp;赵瑶君一旁旁听,想起了她写基建类小说的时候,了解到的户籍政策,她就在心里回忆。

&esp;&esp;【我依稀记得,秦国的户籍政策,源自于秦献公,因为当时战局混乱,统计户籍,是为了方便大秦征兵打仗,所以这个政策很不成熟。】

&esp;&esp;嬴政和朝中几个官员听了,心里都纷纷赞同。

&esp;&esp;赵瑶君继续回忆:【后来到了秦孝公时期,商鞅变法后,户籍政策才有了大发展。商鞅废除井田制,实行土地私有制,大大激发了秦国民众种田的积极性,使得秦国走向小农经济时代。为了更好的控制人口,加强统治,他就制定了一套什伍连坐制度。】

&esp;&esp;【这套制度,就是十户人家为一什,五家为一伍。从中分别设置什长和伍长,来负责闾里治安,缉捕盗贼。当然只要什伍中有一家有犯罪,其他人就必须举报,知情不报者就连坐同罪。】

&esp;&esp;【人口就是生产力,自从秦国有了这个政策,户籍核查和管控就更加严厉。秦律规定,毋得擅迁。百姓若无官府开的“过所”通行证,私自出远门,就会按照逃户处理。】

&esp;&esp;【他们不仅要被罚钱,更重要的是要处以“耐刑”,把除了头发以外的鬓毛胡须剃了。身体发肤是父母所给,秦国重孝,被罚剔除毛发也是象征不孝。】

&esp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海棠情欲